当前位置: 首页 > 摄影协会网站 > 新闻资讯

布列松为什么要“丑化”中国人?

640.jpg

布列松(1908-2004)


法国著名摄影大师布列松与中国颇有渊源,他曾两次来到中国。1948年来华的布列松客观地记录了中国新旧政权交替时的历史性画面,被当时的新中国认为是“好同志”。所以在1958年,布列松应中国邀请访华3个月。此间,他拍摄的有关新中国的大量纪实照片广受西方读者的欢迎。

布列松的拍摄风格注定他去关注那些普通的小人物,于是,就有人发现:除一些“正面”照片外,布列松也拍了许多“丑化”中国的照片,为此还引起了一些风波

1966年之后,由于这些“丑化”中国的照片,如重庆码头肩扛卸货的工人、面无表情的参观者、新中国科技进步标志前的手推车等等,布列松成为了牛鬼蛇神,曾被大肆批判。



1948年


640 (1).jpg

太极拳

640 (2).jpg

在太庙练太极拳

640 (3).jpg

紫禁城

640 (4).jpg

露天市场

640 (5).jpg

困惑的老人在寻找自己的儿子

640 (6).jpg

给缅甸玉抛光

640 (7).jpg

这位老人曾是朝廷的太监,到1949年有约40位太监在世,他们生活在一个庙里

640 (8).jpg

一位太监

640 (9).jpg

紫禁城的早晨

640 (10).jpg

读报

640 (11).jpg

行人

640 (12).jpg

早餐

640 (13).jpg

店铺

640 (14).jpg

军人

640 (15).jpg

茶馆

640 (16).jpg

交易

1958年

640 (17).jpg

吐鲁番,一位维吾尔妇女和她的孩子们在葡萄公社内午休

640 (18).jpg

天安门前,一队士兵正在作训练前的休息

640 (19).jpg

北京的街头

(欢迎关注映像志,ID:image1839)


640 (20).jpg

上海的一个码头

640 (21).jpg

辽宁鞍山的一个炼钢厂

640 (22).jpg

建设中的三门峡大坝,共有7000名工人

640 (23).jpg

上海

640 (24).jpg

沈阳-北京的火车边的餐车,有鸡肉和面条可供挑选

640 (25).jpg

重庆,劳作中的码头搬运工


640 (26).jpg

北京-辽宁的火车旁边的面条摊子


640 (27).jpg

炼铁厂

640 (28).jpg

在公社准备劳作的平民

640 (29).jpg

讲课

640 (30).jpg

成都街头,一名男性护士正在为进城的人消毒,当时感冒较为严重

640 (31).jpg

两位蛐蛐商人在广告牌前歇脚

640 (32).jpg

在上海工人文化馆,每周日约有1万名工人前来打乒乓球,下棋,或者听百家讲坛

640 (33).jpg

在大街上分发苍蝇拍以除蝇害

640 (34).jpg

一位教授在景山公园备课



640 (35).jpg

一位大学生在休假时期劳作在车床边上

640 (36).jpg

上海

640 (37).jpg

沈阳

640 (38).jpg

北京中国文化公园,人们正在参观未来对于铁路和公路的规划


1908年8月22日,亨利·卡蒂埃-布列松出生在法国巴黎附近的香特鲁小镇。他的父亲拥有一个纺织厂,母亲的家族则世代经营棉花,并在诺曼底地区拥有一个很大的农场。亨利是他们的第一个孩子,所以他们希望亨利长大后能够接管家族的生意,但不幸的是,亨利对做生意丝毫没有兴趣。


由此,卡蒂埃-布列松家族的历史上,少了一个也许会很出色的生意人,但却增加了一个影响了整个20世纪摄影历史的人物——亨利·卡蒂埃-布列松,这个名字通常被认为是“现代新闻摄影之父”,他是35mm相机的最早使用者之一,同时,他也是一个正直的摄影大师。

他一生中到过世界各个角落,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见证了20世纪众多重大历史事件。半个多世纪之后的今天,他的身后仍然拥有众多追随者,这无疑将带给卡蒂埃-布列松家族永久的荣誉。